奇书网 > 乾隆废后翻身记 > 60 封爵不成

60 封爵不成

最新网址:www.qishuta.org

    刘墉看儿媳妇疑惑,向她解释,“这位是为父京中故友,最好装牛鼻子老道。//回去做饭,款待贵。”

    刘强媳妇这才笑着答应,转身回去烧茶杀鸡待。和珅留道童在院子里帮忙,自己收了幌子,跟着刘墉步入堂屋。看看四周摆设,再看院中刘家媳妇乐呵呵忙碌,啧啧赞叹,“刘大人家中,果然清贵。兄弟我有件事不明白。别人家娶媳妇,都是挑高门嫡女,再不济,也是门当户对。怎么您专挑农家姑娘?”

    刘墉亲手倒茶,推茶杯到和珅跟前,笑笑回答:“嫁女攀高门。娶媳妇,还是家门低一些的好。你看和亲王家中,不就很和睦。”

    和珅点头同意,“相比之下,难得和睦。”

    刘墉坐下,轻声问:“你怎么来了,可是出什么事了?”

    和珅摆摆手,“别提了。就不信你没听说,山东今年大旱,国泰以丰报灾,弄的民不聊生。上头大怒,钱沣跟我都来了。唉,奇怪,你们附近这几个村子,怎么然丰收了?”

    刘墉冷笑,“我丁忧这几年,领着当地老百姓修了几条干渠,旱涝保收。”

    “啧啧啧,不愧是师徒,十二贝勒也去东北修河了,听说干的热火朝天的。”

    “那十一贝勒呢?跟你不是师徒,这回你查案,他没跟过来?”

    “得了吧,国泰好歹姓富察。跟他娘家千丝万缕联系着,他那人,缺乏决断,还不赶紧躲起来?我就奇怪了哈,你我都没跟国泰深交,他打哪儿找的靠山?山东出了这么大的事,他然还敢明目张胆瞒着,杀人都不眨眼。”

    刘墉哼一声,“这么说,你给旁人做靠山了?”

    和珅急忙摆手,“刘兄,您饶了我吧。我这辈子,自打出了娘胎,就立志专干走私,不敢贪污。你要到我家查,银子是不少,咱俩交情,我也不瞒你。可那没一文是打国库出来的。这也就是我运气不好,要是我生在雍正朝,那时候开海禁,指定我早就是红顶商人。”

    刘墉一笑,“我信。只要不贪污结党,我就不管。国泰之事,查的如何了?”

    和珅摸摸下巴,“还好,路上掌握了些证据。我跟钱沣兵分两路,准备十天后,在济南汇合,堵住国泰这只老鼠。”想了想,伸头来问,“刘兄,跟你打听个事儿呗。那个,王举人的家眷长氏母女,听说逃到这附近了。你见过没?”

    刘墉瞥和珅一眼,“你是查案来了,还是找人来了?”

    和珅赶紧正襟危坐,解释:“哪儿的话。*非常文学*你不知道,长氏是我家夫人娘家亲戚。早先,送信说要去京城投奔我们。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人,我夫人着急。这才顺便问问。您要是没见,我再问其他人就是。”这辈子,继妻长氏比自己年长几岁,当初,自己是亲眼看着她嫁人,觉得王举人为人正直,这才放心。没想到,造化弄人,终究还是守寡的命。

    刘墉看一眼和珅,“我知道她在哪儿。但不能告诉你。等国泰案结,再叫儿子儿媳护送她母女,去京城找你们吧。”

    和珅一听,那敢情好。自己这一路行来,也不知要搅动多少浑水。长氏母女跟着刘墉,自己也放心。

    当天,和珅住在刘墉家里。俩人商量如何揭穿国泰阴谋。刘墉古道热肠,提议自己跟着去,在商人富贾中帮着传播谣言,鼓动他们到钦差衙门告发。

    和珅千恩万谢,两人商议已定,第二天,和珅就带着小道童赶路。

    长八姐听说,来问刘墉。刘墉对她说明白了,问:“你家可有亲戚姓冯?”

    长八姐低头回答,“我娘家没有。不过,既然和大人说了,想必是我婆家那边亲戚也说不定。老天保佑,叫和大人灭了国泰那个黑心肝。”

    刘墉微笑,“你呀!和珅虽然圆滑媚上,不过,其人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要论才能,不比当年廉亲王差。你且回去安心等待,过两天,事情办妥了,我再叫儿子媳妇送你和王琦进京。”

    长八姐听到“廉亲王”三个字,肩膀微不可查地颤抖一下,低头行礼,“小妇人告退。”回到屋里,扶着胃部,暗自揣摩,“你究竟是谁?”

    这边和珅、钱沣、刘墉忙着跟国泰斗智斗勇。那边令皇贵妃气急败坏,“你说什么,国泰家里,藏着那棵真正的御赐翡翠白菜?”

    福喜磕头不起,“奴才愚钝,竟然没看出来真假。还请主子责罚。”

    令皇贵妃跌坐在炕上,无力摆手,“罢了,这件事本宫知道了。你回去告诉晋嫔,国泰的命,本宫会保下的。这是最后一次,再来闹本宫,别怪本宫翻脸不认!”

    福喜低头一笑,“奴才这就去,这就去。”

    福喜刚出门,就有小太监飞奔来报,哭着回话:“令主子,蒙古科尔沁报丧,说是七公主——薨了!”

    令皇贵妃听完,怔怔站起,抖抖指上护甲,头一歪、腿一软,晕了过去。

    承乾宫里,晋嫔拉着福喜的手,泪眼婆娑,“福喜哥,难为你了。”

    福喜看着晋嫔,微笑回答,“只要你好,我就好。”

    晋嫔摇头,“不,即使我不好,你也要好好的。记住,要好好的。”

    深宫之中,难得几分真情,然发生在嫔妃与太监之间,可悲可叹可怜啊!

    再说金川战事。阿桂带着福康安等大小战将,按照乾隆安排,配合小**哄起的金川民众,内外夹击,出兵不过一月,便平定凯旋。

    小**不喜军中恶习,带着海兰察以及长老们先行回京。

    乾隆高兴,赏赐金银珠宝数不胜数。小**看了,恹恹地说,“这次出去,差点儿没死在当地。多亏海兰察搭救。我也没什么功劳,请皇阿玛把这些赏赐给海兰察吧。”

    乾隆更加高兴,依旧赏赐小**。提海兰察为御前一等侍卫,赐黄马褂。

    不久,阿桂带着福康安等人回京。乾隆跟于敏中、阿桂等人商议,说福康安作战勇敢、治军有方,兼孝贤皇后亲侄,想授予他三等嘉勇公。

    反正是皇帝开工资,这俩人都是老油条,哪里会跟一个小青年过不去。一致点头赞同,顺便把福康安夸了一通。

    乾隆觉得跟大臣们打好招呼了,第二天,上朝就要颁布封爵旨意。

    哪知,还不等吴来请出圣旨,下头就有御史曹锡宝出列,弹劾福康安生活奢侈,他统率的大军所过之处,地方官都要供给巨额财物;前线血肉横飞,而福康安的兵营之中仍歌舞吹弹,余音袅袅不绝。

    曹锡宝说话也毒,跪在地上,哭孝贤皇后。说她老人家一生简朴,为子孙侄男榜样。怎么皇后与傅恒公刚去没几年,子侄便如此行事。若非此次派遣劲旅,又有**活佛与文官深入金川,奔走游说、挑拨离间,阿桂中堂统军有方,不知福康安要借机搜刮多少民间财宝,趁机虚报、假报多少战功。皇上自孝贤皇后去后,对福康安视如己出,哪想到,连**干殿下都与民同甘共苦,真正的天潢贵胄、皇后亲侄,怎么不知体谅君父艰难、百姓疾苦。最后还因为哭孝贤皇后,哭晕过去。横着出了乾清宫。

    弘昼、弘瞻等宗室,立在朝堂上,听的是一愣一愣的。阿桂低头低到脖子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满朝文武,不敢有人多发一言。不要命的,有曹锡宝一个就够了。

    福康安站在武将队列里,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若是曹锡宝弹劾自己,没有什么,谁叫人家说的是大实话。只是,他动不动就拉出来自家姑姑。这等行事,与魏氏那个贱人如出一辙。明知曹锡宝与魏氏绝非一伙儿,但难保他不受人利用。只是,魏氏一个包衣奴才出身,朝中无人。她怎么能打通关节,跟这位素来耿直的御史勾搭上?

    悄悄抬眼,在人群中扫了扫。一个钮钴禄氏旁支官员引起福康安注意。心中一动,十五阿哥岳家,可不就是钮钴禄氏?

    哼,怪不得!

    乾隆再聪明,也没能一下子看出来,这次其实,是钮钴禄氏与富察氏之间较量。

    曹锡宝晕了,皇帝想为福康安辩护,也没个吵架的。无可奈何,留中封爵圣旨,晋升其他将领。福康安仍授予云贵总督,和琳授参赞大臣。

    退了朝,和琳高高兴兴回家看嫂子、侄女侄子,顺便给哥哥写信。福康安则窝了一肚子火,对着众多前来巴结的官员视如不见,一甩袖子,回家找兄弟们商议。

    自此以后,钮钴禄氏、富察氏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互相挤压。皇子中,以十一贝勒与十五阿哥为首,其中十一贝勒托刘墉的福,已经出宫建府,在户部办差,十五阿哥稍逊一筹;后宫中,则是一边倒。孝贤皇后已去,富察氏一脉,没有亲近的嫔妃。一个晋嫔,还是国泰家里出来的,跟他们没关系。相反,钮钴禄氏有太后,虽然远了点儿,好歹是十五福晋同宗。令皇贵妃又是十五阿哥生母。皇后不管事儿,权当看戏。如此一来,后宫、前朝,算是暂时保持一种诡异的平衡局面。

    乾隆明白过来,觉得他们斗的越厉害,自己皇位就越稳当,对此,只当不知道。觉得亏待了福康安,就赏赐些财宝、铺面、庄子。

    福康安吃了暗亏,学会收敛,留老夫人在京持家,带着夫人阿颜觉罗氏赴云南上任。到任之后,虽然依旧奢侈,倒也为当地修理铺桥,关心农桑,颇做了几件好事。富察家其他人,则时不时找机会,将魏氏害死慧贤皇贵妃的事,捅出来一点儿,或是把纯惠皇贵妃之死因,露出那么一些。一来二去,乾隆心中有了计较,去延禧宫的次数,便渐渐少了。就是质郡王永瑢见到十五阿哥,心里也开始犯嘀咕。

    此厢事了,济南那边,人头攒动。和珅带着钱沣,命随行兵勇出布告,临街大喊:“各商铺听着啊,哪家借给国泰银子,前来认领啦啊!赶紧来,晚了就封存入官啦啊!”

    刘墉带着人在人群里喊,“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回去叫掌柜的!再不来,一辈子积蓄都打水漂啦!”

    哗啦啦,济南国库,为之一空!

    作者有话要说:个人觉得,孝贤皇后可能真的不错,但未必如乾隆嘴上夸的那样好。

最新网址:www.qishuta.org

新书推荐: 太子家的多子石榴精 失物招领处:越界 年代团宠对照组,我卷成万人迷 暗卫 离婚见真章 开局妻子背叛,我解除封印 脑里住神仙,全家变有钱 宦人香甜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盛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