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雪刃之侦察兵的故事 > 第三十三章 长途拉练(一)

第三十三章 长途拉练(一)

最新网址:www.qishuta.org

    哩哩啦啦的雨整整下了半个月才停,曾经有哲人说过‘经历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侦察兵们在与天斗的同时,也是在与自己战斗,经历了这场风雨,老兵变得更加坚韧,新兵迅速的成熟。艰苦的磨练表面上看培养了战士们优良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实际上每个人都学会了很多东西,包括认知,自我调节、忧虑的影响和思想的激励……

    随着雨季的终结,山洪慢慢退去,水库也停止泄洪,侦察兵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获取食物技巧更加熟练,基本解决了战士们的温饱,但洪水彻底冲毁了道路,物资运不上来,粮食短缺问题依然严重。‘军民鱼水情’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答,水库对面的奋进公社得知子弟兵被困消息后,马上筹集了一大批粮食,组织社员用小船一次次的运过来,送到每个连队的驻地,彻底解决了问题,用网上的流行语说,指战员们‘巨’感动!

    上级号召开展以打坦克为主的‘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训练,要求军事训练中要强调打坦克训练的重要性,‘把打坦克之风吹遍全军’。他们也不例外,在班排进攻,防御演练中增加了‘三打、三防’的内容。

    连里发动大家集思广益研究打坦克的方法,要基本做到每个班有一至两件打坦克的武器,每人要掌握两至三种打坦克的方法。侦察兵的装备没有重武器,研究来研究去,无外乎就是挖防坦克壕,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炸,用火箭筒打,燃烧瓶烧这类办法,只是打的方法、角度不同罢了。

    战士们见过真坦克的很少,大多是通过电影,挂图了解个大概模样,说起来很抽象,也没什么热情,作动作都是模拟的,看起来怪滑稽的。连里两个当兵前做过木匠的战士,根据挂图上坦克的样子和结构按1:1尺寸,花了几天功夫,用木头做了个苏军装备的T-62型坦克模型,刷上绿油漆,别说,手艺真不赖,打远瞅还真像。其他连队听说了,大老远的跑来参观,一个个‘啧啧’称奇。看完嘴里都说好,心里又犯了‘攀比’的毛病,你一连能做,我二连也能做…张鹏上课的时候,在通讯营就看到个怪模怪样的泥塑T-62坦克。

    训练结束后,‘坦克’完成了使命,大家开会决定了它的命运??来次真格的,用炸药包把它炸了。爆破手选的是这次打坦克训练中最突出的一个新兵??八班的刘二伟,战士们隐蔽在一条离‘坦克’四十多米的山沟里,刘二伟全副武装,背着枪,夹着炸药包从‘坦克’的正前方发起冲锋,只见他时而匍匐前进,时而隐蔽,甩颗手榴弹炸起烟雾,掩护自己,像模像样,跟真事儿似的,左滚右翻的终于冲到‘坦克’跟前,把炸药包塞到底下,拉燃导火索,侧滚翻后,快步跑回战壕。十来秒后,‘轰’的一声巨响,炸起漫天的尘土和木屑,大家觉得整个山都在晃,耳朵‘嗡嗡’直响,从天而降的‘炮筒子’(一根碗口粗的圆木)如果不是被树杈挡了一下,好悬没砸在连长脑袋上。

    “刘二伟,你用了多少炸药?”连长拎着刘二伟的脖领在大声吼。

    “我…我按你讲的用药量啊,没…没多加呀!”刘二伟吓得脸色苍白,哆哆嗦嗦的说。

    “你他妈的傻啊!我讲的是炸真坦克的,那是铁的,你炸的他妈的是木头的。再加点量,你把我们都炸死得了!”连长气急败坏的嚷。

    刘二伟从此落了个‘装错药’的美名!

    天气转凉,秋天到了,侦察营的官兵帮助奋进公社的乡亲忙完秋收,开始考虑怎样返回营区。下山的简易公路已经抢通,但干部们决定不乘车,而是选择徒步穿越大山后,到**国道,行军返回营区,整个行程约500公里,进行一次长途拉练。计划上报后,很快得到上级批准。

    部队马上行动,清理多余的物资,通讯营的装备比较多,而且贵重,集中后用车辆运回,领导们安排学兵队和一些伤病的战士同车返回,张鹏死活不干,只好把他留下。

    按照计划,侦察营和通讯营组建临时联合指挥部,明确拉练的指导思想,主要围绕“吃、住、走、打”四个字进行,检验部队在野外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耐受能力、适应能力、作战能力,同时开始战前动员,使战士们明白拉练的意义与重要性。

    指挥部抽调侦察一连六班,通讯营的一个无线班和一个工兵班组成先头排,由侦察连副连长李玉山和通讯三连副指导员萧红星领导,执行侦察探路,选择行军路线的任务。先头排在天刚放亮的时候草草吃过点干粮就先出发了,他们必需在大部队出发前为他们选定一条适合的行军路线。

    五百多人的大部队出发时,侦察班已经在大山里跋涉了两个多小时,班长赵海带着张鹏走在先头排的前边,担当整个队伍的向导。张鹏背负着15公斤的装备,这还是大家照顾他,其他战友的负重都在25公斤以上,他在近半年的野外训练中,显现出惊人的识途本事,一幅小型军事地图,看两遍就能记住各个要点的方向及地形地貌,即使在漆黑的夜晚行进,也很少出错,有时连长拿不定主意时,都要询问张鹏的意见,这也是赵海喜欢把带在身边的一个原因。

    虽然天气凉爽了许多,张鹏还是出汗了,平时训练作尖兵没觉得有什么,可是现在后面跟着长长的一串队伍,一旦出错,大家都要跟他走冤枉路,这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任务。张鹏清楚的知道自己走120步是整整一百米,上下坡要增减几步是100米。在行进中,每隔几百米,都要和拿着地图、指北针的班长与地形地物相比较,在确认无误后留下标记,引导后边的队伍,遇到危险的路段,还要提醒跟在后面的工兵班整修,树立警示牌。

    为便于大部队行军,先头排选择的路线大多是山谷和山脊,那里的障碍比较少,相对容易通过,提高行军速度。如果是侦察班单独活动,张鹏绝对不会走这样的路,不但容易暴露目标,一旦遭到伏击,那就是活靶子,连躲的地方都没有,再一个是下坡,‘上坡容易下山难’大家都懂,行军每个人的负重都很大,背负重物后人体的重心原本就不稳,上坡时体力耗损导致的精神松懈,往往要累积到下坡时出现,在有断崖的危险地方,先头排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设置安全绳。大部队行军可以行进一个小时,休息十分钟,先头排没有这个服气,他们必需不断向前,再向前!

    午饭大家吃的都是带的干粮,由于是在山脊上行军,不可能找到水源,只能喝水壶里的水,张鹏解下自己的水壶喝了一口递给班长,班长喝完再递给下一个战友,直到喝完这壶水,因为身上的带子太多了,喝一回水要整理半天,太耽误时间,只好像这样,大家集中喝一壶水。

    “报告,指挥部要求通话!”通信班的战士把耳机话筒递给先头排排长李玉山。一翻对话后,李玉山挂掉通话,说:“指挥部说,正午天气热,饮水消耗大,要求我们找一条背阴的山谷,同时解决饮水问题!”

    “那咱们只好往回走了,退回200米,有道缓坡,可以下到一条向西的山谷,而且背阴,谷底很深,应该可以找到山泉!”张鹏说出自己的看法。

    李玉山掏出地图,和几个班长看了下,点点头,确实如张鹏所说,“好,改变路线,张鹏继续做尖兵!”一行人迅速吃完手里的干粮,整理好装备,掉头回走。好看的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最新网址:www.qishuta.org

新书推荐: 抗战:从带团进亮剑开始 夜晚的道路 晚霞温柔风也醉人 斗罗:我独自升级 系统:我让你生子,没让你争霸 港式修仙:这个剑仙要当话事人 假千金吸我气运,重生后我嘎了她 宗门破产后,大师姐决定卖红薯 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凡世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