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大明女相之绿柳含烟 > 23 第十二章 大明女相

23 第十二章 大明女相

最新网址:www.qishuta.org

    文华殿。

    我肃立一侧,偷眼看着正襟危坐且阴沉着脸一言不发的瞻基。他这个样子让我意识到他再也不是那幼时一同戏耍的富贵小公子了,从他登基这一年里变化尤其明显。他身上的浮华气息与洒脱韵味已被越来越浓的贵气所掩盖,近来更是平添了帝王之威与霸主豪气,很多时连我也有需仰视才见的错觉。

    “含烟,”瞻基终于开口:“据你看来,此次黎利所言立陈氏后裔一事是真是假?”

    我满心以为他在忧虑汉王发兵一事,却不料他一张口却问及此,好在心中早有算计,便从容答道:“臣妾以为,黎利此举,定为托辞。”“哦?”瞻基神色之间似在玩味:“那朕应该驳回他的和议,依旧令大军征讨才是了?”

    “臣妾不敢妄议。不过臣妾倒有一个感觉:无论臣妾今日说些什么,陛下都会与黎氏和议,并不揭破他奉陈氏为主的谎言。”

    “何出此言?”瞻基这样问着,从目光中却看不出他的情绪。

    “臣妾愚昧,上次于此地妄议撤兵交趾之事,未得陛下首肯。然臣妾退去之后,经夜思之,方觉吾皇用意之大,原非臣妾等一心只虑目前者所能得之。”我说到此处,暗暗在心中叹息一声: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瞻基这样说话?身份、地位、立场,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

    “想陛下居高望远,焉能不知弃交趾之利害得失?而陛下所以不肯立即弃去交趾,必是虑及未至其时而已。如今大军新胜,黎氏主动乞和,正是摆脱我大明重负之良机。至于是否陈氏后人为主,本是托辞,原无从计较;何况黎利出首汉王阴谋,也算有功于我,想陛下又何肯授此利刃于他人之手?是以臣妾度之,以为陛下定将和议黎氏而共拒汉王矣!”

    瞻基注目于我,良久,方点头道:“含烟,竟被你看了朕的心思去了。稍倾,你便代朕拟旨,令五哥择日与黎氏详谈议和之事吧。”

    “陛下,”我踏前一步,垂首道:“如今虽尚未有汉王起兵消息,也不过早晚间事了。朝廷既肯议和,黎氏便断无再兴兵之理,交趾一地尽可放心。”

    “放心?”瞻基追问:“难道你不怕黎利所提供的书信是假的?不怕黎利会贪图南越之地再度与汉王合作?”

    “陛下所虑甚是,含烟也有此念。但陛下当也想到:和议而复交趾安南国号,应是黎利等人望外之喜,纵是兴兵再战,黎利又怎敢期望得到更多?就算黎氏此次求和有什么其他图谋,一见朝廷肯与安南复国,必也尽数弃置了。何况黎利不是无知小辈,怎肯相信汉王赠地一类虚无诺言?何况信中汉王与黎利相约,待黎利兵起,便内应于乐安,如今汉王于此事尚且不曾守信,遑论其他?”

    “此言在理。”瞻基沉思了一阵,忽抬头涩然一笑:“含烟之意,朕已明白,朕会另委专使与黎氏议和,即刻召五哥大军返京。”

    原以为,至少还要同六部官员、阁老大臣们打打口水仗的,却不料瞻基这么爽快地同意了我的意见,惊讶之外,也有些窃喜。

    “既如此,能否容臣妾再问一句:陛下对汉王将反之事做何打算?”这个终究才是最要紧的。

    “汉王将反吗?”瞻基的目光似乎有些迷茫:“叔王一向虽有些骄傲自负,但我毕竟是他的亲侄子吧?外人谗言,何足为信?”

    听他这样说,我略有些诧异,抬头看了他一眼。他似乎也发现了我的反应,接着又道:“朕也知道,黎利书信原不似作假,笔迹、印信都对得上,也不容人不信。但即使只就信中所言,叔王起兵日期当在黎氏发难之后。可如今黎氏乞和,为何汉王倒不见动静?是以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叔王之信,或许有其他隐情,未必真有反国之意。

    “陛下能如此体恤臣下,倒真是苍生之福了。”一时间,我竟都不知自己所言,是阿谀,还是讥讽。

    “总之叔王谋逆之事,朕以为实在不可骤下结论――不得实据,朕定不信!”

    “皇上!”我重重一叹,心中气苦:如今事情都已迫在眉睫,瞻基还在玩这些有的没的政治游戏,真是何苦来哉!”

    “含烟,”瞻基话锋一转:“此次入宫,颇为艰难吧?”

    “尚好。臣妾拿出了先帝赐与臣父的禁宫通行腰牌,一路行来,倒也没人敢说什么。”事实上,是没人来得及说什么。瞻基虽曾给予我特许,令我可以自由出入宫禁,但当然不包括不奉诏即入前殿并要求即刻见正在与大臣议事的皇帝的权力,所以我一路颇遇到不少禁军的诘问,只不过这些人大都是认得我的,我又拿出了老父的腰牌,也蒙了不少人,并趁着他们迷惑又来不及禀报长官的空隙,匆匆忙忙连闯几关,待到大批侍卫将我截住,我已成功到达了瞻基所在殿宇的附近并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次是朕的疏忽。从当初知道你在替师傅打理政务时起,就应该赐予你随时面君奏对的权力,如此你今日也不会受到侍卫的诘难了。”

    “臣妾本无官职,一介藩王之妃,又是女流,安能承受如此重臣要员才能享受的殊荣?”

    “诶,含烟,你手握兵部、礼部两处重权,更兼负有阁臣使命,朕不过给你面君见圣的权力,又有什么不妥了呢?何况,含烟,朕还给你准备了一样东西,倒颇费了朕一番心思呢。”瞻基说着,走过去打开殿门,叫了个小太监来悄悄嘱咐了几句,那小太监便去了。

    瞻基回过头,看着我笑道:“含烟倒是猜猜,朕给你准备的是个什么礼物?”

    “臣妾愚昧,实在想不出。”真弄不明白这瞻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军情如火,经得住耽搁吗?他却在这里礼物来礼物去的。不过这也正是我疑惑的地方:怎么看瞻基也不是那种置儿女情长于国家大事之上的人呀。

    不一时,小太监已将东西送来,瞻基背了身神神秘秘地接了,含着笑,慢慢地踱到我的面前,似要伸手递我,却忽然顿住,整肃颜色,沉声道:“柳含烟听旨――”

    我正为瞻基的调皮所动,仿佛又回到了两人超越身份相交相知的儿时,不防他忽然一声,倒也唬了一跳,连忙跪倒。

    “柳氏含烟,才高德重,屡建功勋;虽为女身,愧杀须眉;朕思虑再三,愿以相国事之:正授一品,薪俸比照各部尚书供给。”

    “皇上!”这一下我吃惊不小:“陛下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臣妾何德何能,敢受陛下如此抬爱;不说臣妾女流,原不得干政,单这职位一事就是天大风波,如今最高官职便是六部尚书,丞相之位,自我朝初始便已革去,如何可以再复?”

    “含烟所虑,也是朕所担心的。”瞻基长叹一声,道:“朕虽忝居帝位,实际上很多事情做起来都是顾虑重重。如卿所言,卿女身从政自然是天下之大不韪,就是相位之复已可令朝纲大乱,授多少谋逆异志之人口实。这件事情,无论你我,原都是担待不起的。”瞻基略顿一顿,又道:“是以朕思来想去,倒也想出了个折中的法子。”

    听到此处,我暗暗舒了一口气,轻拭额角冷汗:只要不是将我推到这个漩涡的中心,去承担这千夫所指的罪名,别的倒还好说。

    瞻基这才将手伸到我面前:却是一方玉佩,碧色如洗,雕工极佳,一条栩栩如生的凤凰环绕住几个篆字:“大明女相柳含烟”。

    “皇上!”我不肯接:“此物何意?”

    “含烟!这可是朕选了最好的美玉请了最好的匠人专门替你制作的。好歹也算朕一番心意,难道连接过看看也不肯吗?”

    无奈之中,我只有双手接过。触手之处,冰凉和润,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玉中极品,翻过看时,果然有御赐字样,而更难得的是:玉佩下角处恰一块红斑,正好被用来刻成玺印图样。

    “含烟,明日朕就令人将敕封文书等物送到襄王府。只是累于人言,并非丞相官印,而是正一品女官金册,倒是委屈你了。不过金册是做给言官和史官看的,至于皇宫大内、朝廷官场,朕都会让他们明白,卿之实权,堪比宰相,面君奏请,调兵遣将,一如卿愿。”

    女官金册?接还是不接?我心中犹豫。王妃已是尊位,再受女官称号,只怕传出去定不会如何好听,可这还不是主要的,女官原算宫中职位,正一品更是皇后嫔妃的殊荣,瞻基授我,不会别有用意吧?玉佩上又刻有凤纹,更是暧昧难解;不过反而思之,这玉佩无疑代表了认可和实权,行走朝堂,只是躲在老父身后,终不免束手束脚,如能有此身份依托,到底从容许多。

    正反复掂量间,瞻基又道:“含烟,自此以后,朕视卿当如朝臣无二,卿依旧代父打理兵、礼两部,尤其是兵部,近来可能事务繁杂些。而卿有此明朗身份,便可每日到兵部尽责,直接调派兵马了。”

    “臣妾谢主隆恩。”听到此处,我恍如醍醐灌顶,连忙拜谢。坐镇兵部,调派兵马?我终于明白瞻基今日反常所在。做为皇帝,对于汉王谋逆一事可以不信,可以不闻不问,而一个握有兵部实权的女官,可以做的,就不仅于此了吧?

    “朕恭祝我大明第一位女相即日走马上任,从此春风得意、官运亨通!”

    瞻基笑着拉我起来:“本该摆酒庆祝,但念卿新官上任便公务缠身,还是留待以后了吧?对了,上次爱卿病时,朕去探望,见师傅形容憔悴,略有病态,如今可好些了吗?”

    “臣妾……”

    “准卿以‘臣’自称!”

    我一笑,也不违拗,道:“臣父只是忧心臣病而已,见臣病愈,自然无事了。”

    “哦……”瞻基若有所思:“那日听王太医说,从师傅的行为举止来看,倒颇似患上了一种疾病,据说此病初起时不甚明显,只是常常忘记事情,到得后来,便言语失常,脑筋也不如从前了。我想师傅那么睿智的一个人物,若不是此病,如何到得如今这个样子?若真如此,倒应该早做医治了。”

    “臣父确实脉象失调。早先便请医调治,始终不见起色,若王太医真能识得此病根源,臣定会择日请教。”

    “那是自然。不过师傅一病,却给朕添了个女相辅佐,也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最新网址:www.qishuta.org

新书推荐: 同时穿越了九十九颗蓝星 快穿之白眼狼你好 混在后宫的前朝余孽 轮回乐园:熔炉 吾妻体弱多病 飘在天空中的字 软玉在怀 魔法! 我在人间立地成仙 乱世: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